縱論LNG產業的發展(一)
責任編輯:Q.H.Fan 瀏覽:71886次 時間: 2008-01-30 00:19:41 | 作者:中國液化天然氣網
摘要:人類文明從懂得用火熟食開始。人類賴于生存和發展所使用的燃料,經歷了植物燃料、固體燃料、液體燃料和氣體燃料四個時期。 氣體燃料的發展又經歷了煤和煤制氣、油和油制氣(包括液化石油氣)和天然氣(包括天然氣、壓縮天然氣、液化天然氣)時代。 人們常稱19世紀..
人類文明從懂得用火熟食開始。人類賴于生存和發展所使用的燃料,經歷了植物燃料、固體燃料、液體燃料和氣體燃料四個時期。 氣體燃料的發展又經歷了煤和煤制氣、油和油制氣(包括液化石油氣)和天然氣(包括天然氣、壓縮天然氣、液化天然氣)時代。 人們常稱19世紀是煤氣時代,20世紀是油氣時代,21世紀是天然氣時代。在氣體燃料發展的歷史上,比起發達的國家美國、歐洲、日本,中國整整落后了40年,就LNG利用來說,也落后了40多年。 對LNG的利用,發達的國家正如日中天,而中國才剛剛看到曙光。很多知識需要學習,很多道理需要啟蒙,很多經驗需要借鑒。 1、世界一次能源消費結構情況 1.1 世界一次能源消費結構變化趨勢 世界一次能源消費結構變化趨勢從圖1可以明顯看出: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的消費起步始于1870年左右。煤炭的消費在1930年達到最高峰,然后逐年下降,而石油的消費高峰差不多推后半個世紀,引人矚目的是世界一次能源消費漸漸被天然氣所替代。 ![]() 1.2 2000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費結構 從圖2表明,2000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費結構是以石油為主,其次煤炭和天然氣。 ![]() 1.3 2000年中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 中國的能源消費結構與世界有所不同,煤炭占了一半以上,天然氣還不到3%。(圖3)。 ![]() 2、世界LNG工業的發展 2.1 世界LNG工業的發展歷史 天然氣的主要成份為甲烷,是永久性的氣體,在常溫下不能用壓縮的辦法將其液化,只有在低溫下(-162 ℃ )才能變成液體。20世紀20年代以來,隨著深冷工業技術的迅速發展,使大量的天然氣液化成為可能。 1910年,美國開始了工業規模的天然氣液化研究和開發工作。 1917年,卡波特(Cabot)獲得了第一個有關天然氣液化、儲存和運輸的美國專利,同年在美國的西費吉利亞地區建起了世界上第一家液化甲烷工廠,進行甲烷液化生產。 1937年,英國的埃吉湯(Egerton)工程師提出用液化天然氣調節城市供氣中的高峰負荷,將天然氣液化并儲存,供冬季供氣負荷和應急事故時的供應。 1955年,美國康斯托克國際甲烷公司,致力研究跨海運輸液化天然氣的規劃和設計。 1957年,英國氣體公司決定和康斯托克公司簽訂合同,引進液化天然氣補充城市煤氣供應不足,并在英國的坎威爾島上建起世界上第一個液化天然氣接收基地,用于儲存引進的液化天然氣。 1959年,美國康斯托克國際甲烷公司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液化天然氣運輸船——“甲烷先鋒”號。 1960年,1月28日至2月20日運載了2200噸的液化天然氣從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查理斯湖出發,航行至英國的坎威爾島接收基地,標志著世界液化天然氣工業的誕生。 1960年,英國殼牌公司購買了康斯托克公司“甲烷先鋒”號船40%的股份,世界上第一座LNG工廠于1964年9月27日在阿爾及利亞建成投產,“甲烷先鋒”號船便于當年投入了由阿爾及利亞至英國的LNG運輸業務,使世界LNG商業貿易迅速地發展起來。從1964年開始,法國和英國分別每年從阿爾及利亞進口LNG4.2億和10億立方米。 1967年法國與阿爾及利亞達成15年供應協議,從1971年開始額外增加15億立方米的天然氣,1975年每年上升至35億立方米,1977年又簽訂了第二個補充協議,除了每年40億立方米天然氣協議之外,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