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前言 煤層氣(煤礦瓦斯)屬非常規天然氣,是優質能源和化工原料。 國家高度重視煤層氣開發和煤礦瓦斯防治工作。國務院領導同志要求加大煤層氣科研、勘探、開發的力度,并制定規劃和措施。國辦發[2005]35號文件將研究、編制煤層氣開發利用規劃列為2005、2006年..
前言 煤層氣(煤礦瓦斯)屬非常規天然氣,是優質能源和化工原料。 國家高度重視煤層氣開發和煤礦瓦斯防治工作。國務院領導同志要求加大煤層氣科研、勘探、開發的力度,并制定規劃和措施。國辦發[2005]35號文件將研究、編制煤層氣開發利用規劃列為2005、2006年能源工作重點之一。在充分調研、廣泛吸取各方面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完成了《煤層氣(煤礦瓦斯)開發利用“十一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編制工作,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進行了修改完善。 《規劃》地域范圍包括煤層氣(煤礦瓦斯)開發利用的省、自治區、直轄市,產業范圍包括煤層氣(煤礦瓦斯)的勘探、地面開發、井下抽采、輸送和利用等。規劃的限期為2006-2010年,規劃編制的基準年為2005年。 《規劃》介紹了煤層氣(煤礦瓦斯)開發利用現狀,分析了面臨的形勢,按照保障煤礦生產安全、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總要求,明確了指導思想、發展原則和目標,描繪了未來五年我國煤層氣(煤礦瓦斯)開發利用的藍圖,提出了開發布局和主要任務,進行了環境影響評價,提出了保障措施。 未來五年,我國煤層氣(煤礦瓦斯)開發利用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牢固樹立保護生命、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理念,依靠市場引導、政策驅動、自主創新,加強煤礦瓦斯抽采與利用,加快煤層氣產業發展,保障煤礦安全生產,增加清潔能源供應,減少生態環境污染,促進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 《規劃》是指導我國煤層氣(煤礦瓦斯)開發利用、引導社會資源配置、決策重大項目及安排政府投資的重要依據。 第一章開發利用現狀 一、資源狀況 (一)資源分布 我國煤層氣資源豐富。據煤層氣資源評價,我國埋深2000m以淺煤層氣地質資源量約36萬億立方米,主要分布在華北和西北地區。其中,華北地區、西北地區、南方地區和東北地區賦存的煤層氣地質資源量分別占全國煤層氣地質資源總量的56.3%、28.1%、14.3%、1.3%。1000m以淺、1000~1500m和1500~2000m的煤層氣地質資源量,分別占全國煤層氣資源地質總量的38.8%、28.8%和32.4%。全國大于5000億立方米的含煤層氣盆地(群)共有14個,其中含氣量在5000~10000億立方米之間的有川南黔北、豫西、川渝、三塘湖、徐淮等盆地,含氣量大于10000億立方米的有鄂爾多斯盆地東緣、沁水盆地、準噶爾盆地、滇東黔西盆地群、二連盆地、吐哈盆地、塔里木盆地、天山盆地群、海拉爾盆地。 我國煤層氣可采資源總量約10萬億立方米,其中大于1000億立方米的盆地(群)有15個:二連、鄂爾多斯盆地東緣、滇東黔西、沁水、準噶爾、塔里木、天山、海拉爾、吐哈、川南黔北、四川、三塘湖、豫西、寧武等。二連盆地煤層氣可采資源量最多,約2萬億立方米;鄂爾多斯盆地東緣、沁水盆地的可采資源量在1萬億立方米以上,準噶爾盆地可采資源量約為8000億立方米。 (二)賦存條件 1、地質構造 我國煤田地質構造復雜,部分含煤盆地后期改造較強,構造形態多樣,煤層及煤層氣資源賦存條件在鄂爾多斯等大中型盆地較為簡單,在中小盆地較為復雜。 東北賦煤區:部分上覆地層厚度較大或煤層氣封蓋條件較好,有利于煤層氣開發。華北賦煤區:呂梁山以西的鄂爾多斯盆地東緣及呂梁山與太行山之間的山西斷隆(包括沁水盆地),構造條件有利于煤層氣開發;太行山以東華北盆地,煤層氣開發困難。西北賦煤區:西北塔里木陸塊、準噶爾及伊犁盆地,煤層氣開發條件較好。華南賦煤區:煤層氣資源開發條件較復雜。滇藏賦煤區:煤層氣保存的構造條件差。 2、含氣性 我國煤層大多含氣量較高。據對全國105個煤礦區調查,平均含氣量10立方米/噸以上的礦區43個,占41%;平均含氣量8~10立方米/噸的礦區29個,占28%;平均含氣量6~8立方米/噸的礦區19個,占18%;平均含氣量4~6立方米/噸的礦區14個,占13%。 3、儲層壓力 我國以欠壓煤儲層為主,部分煤儲層壓力較高,儲層壓力梯度最低為2.24千帕/米,最高達17.28千帕/米。 4、煤層滲透率 我國煤層滲透率較低,平均在0.002~16.17毫達西。其中,滲透率小于0.10毫達西的占35%;0.1~1.0毫達西的占37%;大于1.0毫達西的占28%;大于10毫達西的較少。 5、聚氣帶規模 我國煤層氣聚氣帶規模相差很大,小到幾十平方公里,大到上萬平方公里,資源豐度為0.15~7.22億立方米/平方公里。 二、資源勘查 新中國成立后,國家投資對全國煤田進行了普查,重點地區進行了詳查和精查。同時,對煤層瓦斯含量進行測定,初步探明了煤層瓦斯的富集程度、含量和分布規律,為以后煤層氣資源評價、勘探和開發奠定了基礎。 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煤層氣資源勘探逐步進入產業化階段,先后在山西沁水盆地、河東煤田,安徽淮南和淮北煤田,遼寧阜新、鐵法、撫順、沈北礦區,河北開灤、大城、峰峰礦區,陜西韓城礦區,河南安陽、焦作、平頂山、滎鞏煤田,江西豐城礦區,湖南漣邵、白沙礦區,新疆吐哈盆地等地區,開展了煤層氣勘探和開發試驗工作。 目前,經國家認定的煤層氣探明地質儲量約為1000億立方米,煤層氣可采儲量約470億立方米,主要集中在沁水盆地南部,鐵法和陽泉礦區。 三、資源開發情況 (一)地面開發 煤層氣地面開發始于上個世紀70年代末,原煤炭科學研究院撫順研究所曾在撫順、陽泉、焦作、白沙、包頭等礦區,以解決煤礦瓦斯突出為主要目的,施工了20余口地面瓦斯抽排試驗井。但由于技術、設備等條件限制,試驗未達到預期效果。 上個世紀90年代,煤層氣開發出現熱潮,在不同地區開展了煤層氣開發試驗。經過十余年發展,取得了重大突破。據統計,截止2005年底,全國共施工先導性試驗井組8個,各類煤層氣井615口,其中多分支水平井7口。2005年,地面煤層氣抽采不足1億立方米。 主要項目有:山西沁水棗園井組煤層氣開發試驗項目,生產試驗井15口;遼寧阜新劉家井組煤層氣開發項目,鉆井8口,單井日均產氣3000立方米以上;山西晉城潘莊煤層氣地面開發項目,施工了175口煤層氣井,日產氣約10萬立方米;山西沁南潘河先導性試驗工程,計劃施工900口煤層氣井,到2005年底完成鉆井100口,日產氣約8萬立方米。 地面煤層氣開發規模較大的國內企業主要有中聯煤層氣公司、中石油煤層氣勘探開發公司、晉城煤業集團藍焰煤層氣公司等。參與合作勘探開發煤層氣的國外企業主要有美國格瑞克公司、遠東能源公司等。 (二)井下抽采 煤礦井下瓦斯抽采始于上個世紀50年代初。經過五十年的發展,煤礦井下瓦斯抽采,已由最初為保障煤礦安全生產到安全能源環保綜合開發型抽采;抽采技術由早期的對高透氣性煤層進行本煤層抽采和采空區抽采單一技術,逐漸發展到針對各類條件適合于不同開采方法的瓦斯綜合抽采技術。 據統計,截止去年上半年,全國煤礦高瓦斯礦井4462處,煤與瓦斯突出礦井911處。在615對國有重點礦井中,煤與瓦斯突出礦井近200對,高瓦斯礦井152對,裝備地面固定瓦斯抽采系統308套。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