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場60年不遇的冷冬,令市場對需求預判嚴重不足,不僅推高LNG(液化天然氣)價格,還凸顯出天然氣市場基礎設施不足的短板。天然氣是我國北方冬季取暖的主力能源之一,曾因為其清潔低碳的特點,各地掀起氣代煤高潮,進而推動市場需求快速增長,年需求增速曾持續多年保..
一場60年不遇的冷冬,令市場對需求預判嚴重不足,不僅推高LNG(液化天然氣)價格,還凸顯出天然氣市場基礎設施不足的短板。 天然氣是我國北方冬季取暖的主力能源之一,曾因為其清潔低碳的特點,各地掀起氣代煤高潮,進而推動市場需求快速增長,年需求增速曾持續多年保持在兩位數以上。一直到相關政府主管部門推進“以氣定改”,日益增長的需求才被踩了一腳剎車,天然氣市場最終從嚴重的供不應求轉為供需緊平衡。 盡管如此,由于中國的天然氣自身產量不足,要滿足國內快速增長的需求,進口氣占比不斷攀升,至今天然氣的對外依存度已超過四成。 彼時,受到供不應求影響,“氣荒”曾是天然氣市場的關鍵詞,一到采暖季,“氣荒”便成為媒體關注的熱詞。2017年后,我國啟動天然氣市場的產供儲銷體系建設,并在此后的幾年里,明確市場中相關各方的權責利,以緩解冬季用氣高峰時供氣不足的問題。 以儲氣設施建設為例,上游供氣企業儲氣能力建設任務,由國務院有關部門進行考核;城鎮燃氣企業和地方應急儲氣能力建設任務,由國務院有關部門會同省級人民政府進行考核。 經過近幾年的積極推進,天然氣市場的產供儲銷體系建設已取得積極進展,但目前看仍然存在明顯不足,今年冬季天然氣市場的供不應求,其中核心因素之一就是天然氣的儲氣設施不足。但也應注意到完善制度并非一夕之功,需要逐漸推進的過程。 過去幾年里,中國大力拓展天然氣進口的渠道,來自中亞和俄羅斯的管道氣逐年增加,LNG(液化天然氣)接收站逐漸建成投產,LNG進口量不斷攀升。國內市場的天然氣產量也在增長,供應增長的趨勢已經顯現。 但在另一個層面,相關的制度建設和改革都有待加速推進,比如如何強化監管,完善配套制度,推進天然氣的市場化進程。 2020年國家石油天然氣管網集團有限公司成立,國有石油公司的相關資產逐步注入,全國一張網的格局已經形成,國家石油天然氣管網集團有限公司成為中國天然氣市場的中間環節。按照之前油氣體制改革的方案,天然氣市場化改革的方向是“管住中間,放開兩頭”,兩者缺一不可。 “管住中間”,需要盡快完善相關的配套制度,要增強國家石油天然氣管網集團有限公司的協同能力,明確中間環節不參與天然氣銷售。在管住中間的同時,要“放開兩頭”,增加上游天然氣生產商和下游消費數量,形成市場充分競爭的格局,最終達到促進天然氣行業健康發展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