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全國多地“拉閘限電”,引發廣泛關注,特別是東北地區。如何緩解煤電供需矛盾,保證居民溫暖過冬、工業生產平穩有序,成為當地能源業內人士普遍關心的問題。多位受訪專家認為,當前解決部分地區因“缺煤”而限電問題,不能僅從煤炭行業本身著手,應盤活利用好各..
近日全國多地“拉閘限電”,引發廣泛關注,特別是東北地區。如何緩解煤電供需矛盾,保證居民溫暖過冬、工業生產平穩有序,成為當地能源業內人士普遍關心的問題。 多位受訪專家認為,當前解決部分地區因“缺煤”而限電問題,不能僅從煤炭行業本身著手,應盤活利用好各類能源,補齊煤電缺口。東北地區生物質資源豐富,生物質能作為清潔能源,相對于風光發電更具穩定性,在一些縣域供電、供暖方面可以發揮大作用。 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目前我國生物質清潔供熱技術已成熟,采暖成本明顯低于“煤改氣”“煤改電”,但由于各界對生物質能長期認識不足,產業亟待打破發展藩籬。 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供熱難 在黑龍江某生物質熱電聯產企業生產車間,幾臺機組正在進行最后的運行調試,準備在10月上旬正式投入運營,為當地冬季供暖提供助力。 “近三年,我們在黑龍江的裝機容量翻了一番還多,加上在建、批準的項目有300多萬千瓦,已經投產的項目也有170多萬千瓦!边@家企業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東北地區冬季天氣嚴寒,冬季能源保供,不光是保供電,更要保供熱!惫枮I九洲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寅說,黑龍江是農業大省,現在國內部分地區煤炭短缺,在我國“雙碳”目標引領下,想辦法把黑龍江的農林生物質資源利用好,在一些縣域供電、供暖工作中可以發揮關鍵作用。 事實上,不光在黑龍江,在我國“雙碳”目標引領下,生物質能的低碳優勢,日漸受到市場關注,不少企業加大了布局力度?紤]經濟性和實際市場需求,目前國家新批的生物質發電項目都是熱電聯產的,單純的生物質發電項目已不被各方看好。 “生物質能以秸稈、農林廢棄物等為原料,這些植物在生長過程中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固化碳元素,經加工處理后,在專業鍋爐、爐具內燃燒的過程中,雖釋放部分二氧化碳,但從自然界碳循環來看,是零碳排放的!敝袊茖W院院士石元春說,這在國際能源界已有定論。 但記者調查了解到,目前國內已投產的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真正實現供熱的并不多。有的是項目選址遠離城區,周圍缺乏有集中供熱需求的用戶;有的是當地城市政府已經指定了供熱公司,生物質熱電聯產企業無法打入當地的供熱體系。 此外,“隨著生物質企業數量的增加,對生物質原料資源的爭奪更加激烈,生物質燃料收儲成本壓力也在增加,導致一些生物質熱電聯產企業生產意愿有所下降!睉c翔集團副總經理楊永亮告訴記者。 我國生物質清潔供熱發展多年仍處起步階段 相比生物質熱電聯產企業,單純的生物質供熱企業發展在國內面臨的困難更多。 據專家介紹,生物質清潔供熱方式,除了熱電聯產集中式供熱,還有鍋爐分布式供熱、成型燃料戶用爐具供熱等。其中,前者主要用于城鎮清潔供暖;后兩者適用于住宅建設分散、供熱管網等基礎設施薄弱的農村。 我國生物質清潔供熱產業于2006年起步,目前技術條件已成熟,但產業發展緩慢,仍處起步階段!爱斍吧镔|清潔供熱在我國還沒有形成規;瘧!敝袊擎偣釁f會農村清潔供熱工作委員會主任楊旭東說。 據楊旭東介紹,我國城市清潔供暖已進入掃尾階段,農村則剛開始起步,未來北方地區清潔供暖增量主要在農村地區。農村供熱管網等基礎設施薄弱,是下一步清潔供暖工作難啃的“硬骨頭”。 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生物質能產業分會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我國農村生物質清潔供暖面積為1.1億平米,僅占農村供暖面積的1.6%。 記者在山東、吉林等多個生物質資源豐富的省份抽樣調查發現,目前很多農戶尚未聽說“生物質清潔供熱”,更難說了解和使用。 多重“藩籬”掣肘生物質清潔供熱推廣 記者調查了解到,導致我國生物質清潔供熱產業發展緩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各界對生物質能長期認識不足 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生物質能產業分會秘書長張大勇說,受傳統生物質能“臟亂差”影響,一些地方對生物質供熱存在偏見。個別地方甚至認為生物質燃料是僅次于散煤的高污染燃料,采取限制政策。 “特別是針對戶用生物質供熱項目,地方政策存在‘忽左忽右’問題,影響產業推動和技術創新!敝袊r村能源協會爐具專委會秘書長任彥波表示。 ——生物質行業標準體系尚待完善 “不只是戶用小爐具排放標準缺位,目前整個生物質能行業的直接燃燒排放標準都沒有出臺,生物質行業標準缺失問題突出。這不利于市場環境的規范!睆埓笥抡f。 ——監管難度大,部分地方存在畏難情緒 據記者了解,生物質清潔供熱產業鏈長,要建立燃料收儲運機制、生物質燃料加工廠等,污染防治收效相對于“煤改電”“煤改氣”更慢,此前多年,地方政府減碳壓力不大,生物質能產業的優勢難以發揮。 同時,農村戶用生物質清潔爐具使用分散,難于監管,也是部分地方政府放棄這一更長效做法的原因之一!澳壳20噸以下的鍋爐沒有在線監測!睆埓笥抡f,地方監管難度很大。 此外,據張大勇介紹,相較風光發電等可再生能源,生物質能產業的管理職能過于分散,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產業的發展。 ——生物質供暖價格相對偏高 記者調查了解到,農戶對生物質供熱的接受程度,取決于燃料價格。只要總體燃料價格比煤炭低,農戶就愿意用。目前國內生物質清潔供熱項目多數仍然離不開補貼。生物質燃料比煤炭的熱值低,但在大部分年份,價格比煤炭貴。 據專家介紹,生物質供熱降成本并非沒有空間,即便是目前的價格水平,也比“煤改氣”“煤改電”成本要低得多。據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測算,采用山東陽信縣生物質供熱模式,戶均取暖費用可比“煤改氣”“煤改電”節省支出40%、58%。 “生物質燃料行業是微利行業,有一定公益性,但是我們還是要積極降成本,做好服務,希望能靠市場機制去運行,這樣才能可持續發展!眴⒌衔磥砟茉醇瘓F副總經理楊光宇說。 多措并舉激發生物質供熱產業活力 專家建議,盡快破除阻礙生物質能產業發展的藩籬,在確保能源安全的前提下,激發農村市場的巨大減碳潛力,助力我國早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一是重估生物質能產業戰略價值。 農業農村部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總站首席專家李景明說,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戰略把發電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而短時間內我國大部分農村主要的用能方式還是燃氣炊事和冬季取暖等,如果發完電再轉化成農村的用能方式,不僅整體系統的能源利用效率會降低,農村居民的用能成本也大幅度提高。所以從國家能源安全、資源和環境保護、農業農村發展以及農民可承受的角度看,能否把生物質能提到更高的戰略定位,值得探討。 張大勇認為,應正確認識生物質供熱對我國能源安全、碳達峰和碳中和、鄉村振興的戰略意義,明確行業長期目標,穩定發展預期,讓生物質供熱可享受與“煤改氣”“煤改電”平等的支持。 二是完善行業監管模式。 任彥波等專家建議,在行業標準和政策制定過程中,尤其應注意多部門協調問題,出臺的行業標準和政策規范要能做到各部門互認。 楊旭東說,戶用生物質供熱高度分散,在監管中可以引入高科技手段,比如在爐具的設計上,可以增設污染物實時監測功能,這在技術上已經可實現,相關的產品也有了,下一步要做好推廣,并通過持續技術創新實現降本增效。 三是盡快完善市場機制。 中國農村能源行業生物質能轉換技術專委會主任洪浩認為,我國應盡快完善碳市場建設,還原化石能源消費的真實成本。為包括生物質能在內的可再生能源發展提供市場空間。生物質供熱的碳減排已有國際公認的方法學,盡快完善碳市場建設將有力增強生物質供熱的市場競爭力。 楊旭東認為,應結合行業標準、規范,對生物質供熱企業、產品設立市場準入門檻,避免低價競爭給行業帶來負面影響。 四是示范先行,以點帶面促進產業規;l展。 張大勇說,生物質清潔供熱有些地方一直在嘗試,相關探索經驗需要進一步總結和優化。建議在“十四五”時期,強化國家層面的試點示范機制,在產業大規模推廣前,依托試點項目進一步發現問題、積累經驗,探索可推廣的模式,為生物質供熱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打好基礎。 |